为贯彻落实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城建类、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积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我校拟开展微专业建设,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探索基于课程群的微专业建设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复合型
微专业建设是学校基于学科综合优势,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加快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是为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而实施的多样化办学模式探索。
(二)个性化
为了更好、更优质地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微专业建设以个性化教学组织和协同化培养安排教学环节的科学实施,更好、更优质地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赋予了学习者宽广的学术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保障人才培养高质量。
(三)核心培养
微专业通过提炼某一岗位核心技能,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打造教育培训方案。学习者通过5—8门核心在线课程的学习,能快速达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
三、微专业设置
学校鼓励各专业围绕自身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素养开发微专业,让学生在主修专业知识之外,掌握一个其他专业的核心知识,具备相关的实践技能。微专业的设置要依托优势学科,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快速响应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微专业的修业年限为一年至一年半,设置10个左右学分,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两部分。开设的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方式(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超星等为主),实践环节可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微专业的设置程序为:由微专业所在学院向学校提出申请,制定出微专业的开课说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该微专业办学条件进行审核、设置。
四、开课对象
全校除一年级以外的所有本科生均可报名修读,每名学生限选一个微专业,主要面对非本微专业开课单位的其他学生,具体要求见各微专业开课说明。
五、成绩管理与证书授予
微专业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微专业所在学院具体负责,包括报名组织、资格审查、安排任课教师、教学及考务安排、成绩统计登录、结业资格初审等工作。
开设微专业的学院,要为微专业学生建立成绩档案(并按要求及时向教务处报送电子版数据),并负责成绩管理。课程成绩单一式两份,开办微专业的学院存档一份,教务处存档一份。
学生按照开课说明要求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修满某一微专业的全部学分,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微专业结业证书。不延长修业年限。
六、保障措施
学校对开设微专业的单位给予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并给予工作量核算。
七、附则
以上条款解释权归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