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调整我校本科专业结构,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河南省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高〔2022〕238号)要求,按照学校“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拟在“十四五”期间对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增强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人才支撑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进一步彰显学校“城建”特色、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撤、增、锻、塑”并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停撤低质专业,建立健全专业优化调整的长效机制,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着力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十四五”专业规划发展目标。
二、总体目标
通过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凸显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内涵,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目标定位明确、结构布局合理、优势特色突出、发展规模适度、建设层级清晰”的专业优化调整目标。到2025年,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50-55个,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建特色更加凸显,新工科新文科协调发展,新兴专业适度布局,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城建特色突出、结构规模合理、与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衔接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中原城市群建设,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
2.内涵发展。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依托行业背景,突出“城建”特色,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3.统筹兼顾。结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合理规划专业结构与规模,新工科、新文科统筹并重,新兴专业适度超前布局,实现专业建设“起高峰”“筑高原”“建平原”。
4.动态调整。充分发挥就业状况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等,建立能上能下的专业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动态调整与管理,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四、组织领导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是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因此学校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统筹安排、重点推进。在校党委领导下,成立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专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发展规划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作小组负责专业结构顶层设计、优化调整、资源调配、政策制定等工作,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代行职能。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工作安排
1.建立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对专业的招生、就业、办学条件、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产业行业契合度及校内专业评估情况等的综合评价,建立专业调整预警与退出机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与管理,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2.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根据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耦合度、专业支撑学校“城建”特色发展定位的契合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置的区分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效果的显现度,参考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报告,拟对部分设置区分度不大、结构不合理的专业进行停招或撤销。“十四五”期间,拟停招劳动与社会保障、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8个本科专业,占学校专业总数的15%。
3.鼓励设置急需特需及新兴专业。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满足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布局优化的需要,鼓励设置“河南省急需特需本科专业支持目录”中的专业,优先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兴交叉学科相关的专业。“十四五”期间,拟新增智能建造、工程审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
4.大力推进优势专业锻强提质。聚焦服务面向,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新业态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依托优势特色学科,通过“扶优、扶强、扶特”,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础优势,分层分类推进专业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对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1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进行锻强提质,占学校专业总数的28%。
5.加快促进传统专业重塑升级。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服务业新体系需要,加快调整改造传统专业,按照“四年大动、每年微调”原则,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推进城建类专业“城建+”、其他专业“+城建”重塑升级,努力解决传统专业发展瓶颈。“十四五”期间,拟对31个传统本科专业进行重塑升级,占学校专业总数的57%。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统筹规划和部门联动,明确各类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和组织实施,加强建设任务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检查督查、考核评价等,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2.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完善专业调整、建设管理相关的制度文件,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执行有力,规范有序。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建立牵头单位负总责、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目标考核,责任到人。
3.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招生计划、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对优势特色明显、建设效果突出的专业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专业内涵提升;对新增设专业给予必要的教学条件及经费支持。
河南城建学院
2022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