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计划。编写教案要在教学大纲、教材和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学设计思想,处理好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即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问题。
一、教案编写基本要求
1. 编写教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2. 要注意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专著、学术杂志、学术网站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
3. 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4. 教案编写是按学时和课次进行的,是对每次授课的教学的设想、计划和方案。
5. 承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参考所提供的教案格式编写教案,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二、课程教案基本要求
1. 授课时间
2. 授课方式
3. 授课内容提纲
4. 教学目的、要求(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5. 教学重点及难点
6.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7.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8. 课后小结
9.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三、教案主要要素说明
1.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备课中应考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整个课程或某一次课的学习,预期达到的效果。
2. 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资料的剖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及其重点、难点。
3. 教学方法:是教师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4. 教学手段: 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注:教学手段含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
5. 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在这五个因素中,教学内容进程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四、教案和讲稿的区别
1. 讲稿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
2. 讲稿的知识体系与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知识传输体系与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
3. 教案与讲稿,二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4. 在内容上,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
5. 在表现形式上,讲稿篇幅较长,教案篇幅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