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单位: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转型提升、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具有城建特色的、与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专业体系,促进“学科专业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主动融入河南省尤其是平顶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的专业集群,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更加注重支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主动对接产业行业需求,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到2025年,构建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的7个左右专业集群。凝练专业集群优势特色,树立专业集群品牌质量,逐步形成服务方向明确、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专业集群建设成效。
三、总体布局
从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以工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定位出发,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综合考虑学科、专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对接,规划专业布局与建设。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大力推进建筑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城建特色专业集群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地方专业集群建设。主要包括城建特色专业集群5个:规划与建筑设计、工程建造、市政与生态环境、工程管理与服务、智慧城市专业集群,服务地方专业集群2个:智能电气与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化工专业集群。专业集群布局如下(详见附件):
规划与建筑设计专业群:核心专业为城乡规划、建筑学两个专业,骨干专业包括风景园林、土地资源管理、环境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
工程建造专业群:核心专业为土木工程专业,骨干专业包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
市政与生态环境专业群:核心专业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专业,骨干专业包括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
工程管理与服务专业群:核心专业为工程管理专业,骨干专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法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
智慧城市专业群:核心专业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城市管理两个专业,骨干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等专业。
智能电气与新能源专业群:核心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骨干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
新材料与生物化工专业群:核心专业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骨干专业包括材料化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
四、建设任务
1、建立专业集群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专业集群建设必须建立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建设发展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基于专业集群的形态布局与内涵建设的落实及学校顶层设计、目标战略的实施,重新梳理符合应用型定位的办学制度体系,重新确立专业集群的组织管理体系,推进基于专业集群战略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专业集群内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先入群,后调整”的原则,前期根据产业链需求将相关专业入群,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淘汰服务产业链关联度不高的专业,及时调整或增设对应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不断推动专业集群的整合。逐步建立起专业集群核心专业(群主)负责制的管理体系,由核心专业(群主)负责人定期召集群内各专业研讨教学,推进专业集群共享平台建设、共享课程开发。同时为专业集群的建设提供经费保障,使管理体制与专业集群建设及改革相匹配、共推进。
2、深化专业集群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
不断强化校企行政立体推进,努力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生态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群内各专业的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到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实行人才培养校内、校外双负责人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积极探索实践基于专业集群建设的产业学院、行业学院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凝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努力构建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通过“外引内培”途径积极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快速充实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每个专业集群每年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1-2人,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10-15人,到2025年,每个专业集群培育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50-100人。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构建以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集聚集约、共建共享人力、教学、科研条件与平台等资源要素,另一方面加强投入,提高教学实验资源的水平和台套数。在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下,通过专业集群建设和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增加校外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专业集群共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5、重订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集群完成基本布局架构、组织机制及管理制度建立后,要打破就单个专业办专业的孤立专业观,改变群内专业各自为战的局面,统筹做好专业集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基于专业集群战略思维,推进产业、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组织重新编制或修订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平台条件、质量保障要求,明晰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平台、实验实训平台、科研创新平台与专业特色培育方向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6、构建专业集群应用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是推进专业集群建设的关键,通过群内各专业的课程群重组来落实专业集群建设。课程体系构建须组建专业集群内相关专业共建课程模块,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工作岗位群和国家职业资格的相关标准,又要考虑帮助学生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专业迁移能力。每个专业集群到2025年要建立共享的应用型课程50门,每年建立共享应用型课程10门。通过“平台+模块”进行核心课程群设计,实现不同专业的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目标。
7、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
把握“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机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每个专业集群努力培育国家级一流专业1-2个;争取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4个。专业集群各专业主动对标国际认证和专业评估,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土建类专业评估。以专业评估(认证)为抓手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到2025年,每个专业集群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或土建类专业评估)专业1-2个。
8、促进专业集群品牌树立和特色发展
立足我校城建类专业办学特色与优势,坚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强化优势”的原则,注重将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特色化培育,带动专业集群内其他专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特色专业集群,打造专业集群的品牌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率以及社会对我校办学质量的认可度,更好地服务平顶山以及河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争取地方政府将专业集群建设纳入当地产业或行业发展规划。学校将建立健全专业集群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专业集群建设评价指标,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组织保障
加强专业集群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建立专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3、经费保障
对立项的专业集群给予建设经费支持,同时要加强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教务处
2021年3月11日
附 件:河南城建学院专业集群建设简况表